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回来的儿子 > 第243章 刺汪(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939年5月15日 星期一

上午九点,虹口蓬路(中文名文监师路,由于英商电车报站boone Road,音译蓬路就叫开了)上的德大公记牛肉庄(今塘沽路177号)。

1887年德国人在虹口开设德大牛肉庄,经营牛羊肉、香肠等西餐原料。

1897年在二楼开设餐厅经营西餐,中文名为德大食堂。

1918年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禁止敌侨在沪经营,礼查饭店领班中国人陈安生盘下德大牛肉庄并更名为德大公记牛肉庄。

1946年更名为德大公记伙食公司,二楼西餐厅更名为德大饭店。

1947年出版的《百业指南》

同年在四川路南京路口(今四川中路359号南京东路口)开设分店,分店七十年代更名为德大西菜社。

塘沽路总店延续到五十年代关闭。

2015年中央商场地块改建,德大西菜社迁至南京西路473号。

德大现任总厨鲁斌,今年46岁,1910年德大还是德国人经营时进入德大食堂做帮工。

1918年餐厅转由中国人经营后由于德国总厨和副厨都被召回德国,鲁斌被陈安生提拔至总厨工作至今。

日本人兴起吃牛肉起源于明治维新时期,为了向西方学习日本政府提出牛肉强身健体的口号鼓励日本人以牛肉为主要肉食。

同时从西方引入大量的肉牛品种到日本本土进行改良最终使和牛成为一个世界闻名的肉牛品种。

鲁斌由于牛排烹制技艺高能够满足日本在沪高官的各种刁钻口味,所以上海沦陷后处在日占区的德大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同时德大的生意反倒因为日本在沪高官的青睐变的一座难求,能够在德大吃到鲁斌亲手烹制的牛排成为了在沪日本人之间一件值得夸耀的事。

按照现在日本人中二的说法鲁斌就是当时上海滩的牛排仙人。

不过鲁斌并没有因为这些虚名沾沾自喜,自年初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陈安生去世后更是把协助陈的后人将德大这块招牌长久的做下去视为自己的余生目标。

此时,鲁斌正一脸严肃的站在厨房门口对所有厨师做开业前的训导:

“老刘,十八号去华懋饭店帮忙的厨师名单拟好了吗?”

副厨老刘从上衣口袋拿出一张折好的纸递了过去:

“都好了,总厨请过目。”

鲁斌接过纸打开,上面连他总共有六名厨师,其中包括一名总厨,两名一厨和三名帮厨。

“阿毛呢?帮厨里怎么没有?”

阿毛是鲁斌在新进的一批帮厨里最喜欢的一个,按照他的说法这小伙子头子活络(聪明,反应快),会看三四(察言观色)。

“阿毛家里有点事,请了一个礼拜的假,我让阿庆顶替他。”

“阿庆?”

一个年轻人从第二排挤了出来:

“报告总厨,我是阿庆,上个礼拜六来应聘的,今天第一天上班。”

“老刘,搞什么,这么重要的宴会他第一天来上班你就让他去?”

“总厨,他原来在罗威饭店(今红房子西菜馆)做帮厨,有经验!”

鲁斌看向年轻人:

“那边做的好好的你怎么不做了?”

“鲁总厨您是上海滩牛排的一号人物,拜师当然要拜排名第一的。”

“小赤佬嘴巴倒是蛮花的,做桑活手势哪能样?”

“一会儿请主厨指教!”

“好,散会以后我亲自来考核,要是不合格的可别怪我不给你机会!”

...

下午两点,工部局二楼小会议室。

周冬凛坐在最前面向十八号参加汪精卫演说会的所有新闻媒体代表宣布会议流程以及注意事项。

从办出去的证来看这一次报名参加的总共有五家电台,十八家报社和三家杂志社共62个人。

会议流程和注意事项宣布完毕后便是周冬凛自认为的重头戏——汪精卫独家采访权拍卖。

当他宣布准备进行拍卖这个流程时,两家日本电台,八家日本或者有日本背景的报社及杂志社因为本身就非常容易进入日占区对汪精卫进行采访提出放弃拍卖准备离开会议室。

正当会议室里剩下的人都等着看周扒皮吃瘪时,周扒皮拿出了会场的示意图。

示意图上汪精卫演说台的正前方第一排被划分为五块区域,

五块区域里的两个圆形自然表示的是主桌以及最重要嘉宾落座的圆桌。

两个圆桌的外侧画着两块红色扇形区域,扇形的凹处斜对向演说台,所有人都知道那是持红色采访证记者能够活动的区域。

虽然这两块区域是采访区里离演说台最近的,不过因为是斜对,拍摄角度并不好。

为此周冬凛还贴心的在第三排和第四排的四个圆桌中间留了一块红色区域作为拍摄区。

之所以把拍摄区留在那是因为这个位置距离演说台已经超过十米,手枪射击的命中率大大降低。

周冬凛当着所有记者代表的面敲了敲第一排两个圆桌中间的位置:

“为了表示对拍得独家采访权的新闻媒体支持,我在这里设了一个黄金采访位,这个采访位最多可以容纳两家新闻媒体,其中之一自然是拍到独家采访权的这家。”

所有人都在等着他说出另一家怎么决定,周冬凛却卖起了关子。

听到黄金采访位的出现,之前嚷嚷着要走的几家媒体留了下来。

看大家都坐定后,周冬凛宣布了拍卖开始。

起价500元,每次往上加50元。

一开始所有媒体出价都毫不犹豫,会议室内众人纷纷举手,拍卖金额很快就飙到三千法币。

过了三千后举手的频率急速放缓,一半的媒体表示放弃竞拍。

过了四千后只剩下英商的《字林西报》,美商的《大美晚报》,借美商名义复刊的《申报》以及日资的《大陆新报》。

四千三百后《字林西报》和《大陆新报》退出。

最终由周冬凛的老东家《申报》以四千五百拍得汪的独家采访权,不过此时的《申报》早已物是人非,里面的人他一个都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