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有些商人的敏锐感是真的不能小觑,张恒铭能想到的,有些商人也能想得到,梁安若跟景庄是因为隐约记得走向,才想着多囤一些东西,但是有的人通过这三年物价慢慢的上涨,还有根据国家关于经济“放”的政策,也能预料得到会有一次大的突破。

一时之间,不少地区的经济迅速活跃了起来,很多工厂原先没有卖出去的货,有的真的就像那四千万盒火柴盒一样,迅速的销空。

这可是大家都拿着钱过来买东西,市场上能不火爆吗?

两边小工厂的工人都在原先工资的基础上,增长了20%,而且还不是下个月,这个月就起效,那时候小县城里的抢购风波还没有这么高,而对外的理由便是物价上涨,工资也得上调。

杨晨结束学习之后,重新回到他的工作岗位,因为没有乱七八糟的事情内耗,整个人也沉稳了一些,这段时间格外的受重视。工作是工作,家庭是家庭,这不,私底下照样抱着他的宝贝闺女过来找景庄。

小丫头白胖白胖的,特别听话不闹人,就算她爸这么抱着她跟别人说话,她也是乐安安静静的待在怀,时不时还笑一笑,露出没有牙的牙床。

“不少小老板学着你的样子,都往上调了调工资,倒是拖拉机厂跟榨油厂没什么动静。这抢购真的有那么疯狂吗?”杨晨还是比较疑惑,人怎么可能一窝蜂的去买各种东西?要知道,他可是看到很多人省吃俭用,都不舍得花太多的钱,怎么可能随着大城市那样疯狂的抢购呢?

呃,这应该怎么告诉杨晨,有的时候人是不可以用理智这两个字来形容的。一个机器人说过:“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种奢求。” 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大部分人都会有从众心理,然后疯狂的去抢购。

他一直记得12年,他跟梁安若回家之后,在楼下的小车库,看着两位妈妈在疯狂的分盐,几大箱子的盐,就这么摆在面前。景庄当时都感觉这些盐都可以用到他跟梁安若孩子出生之后了。所以,面对这种抢购,景庄觉得它是非常有可能出现,“你想想物价这么一升,你手上的钱都不值钱了,那肯定要换值钱的东西来使你手上的钱保值呀。存在你手上的永远是纸,能买东西流通出去的那才是钱。看着吧,到时候不少人都会把存起来的钱拿出来买东西!”

说别的扬晨或许没有太多感觉,但是说手上的钱不值钱,他立马想起第一年工作,他拿手上的工资买东西,和现在他再拿着手上的钱去买东西,就拿买馒头来说,原先能买五个的价钱,现在只能买三个,那不就是手上的钱不值钱了吗?

想到这里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那就要把钱花出去,否则万一哪天这个钱只能买两个馒头或者是一个馒头怎么办?

突然,理智一下子回归,他就知道为什么景庄说抢购的事情一定会发生。

又过了一个周多一点的时间,小县城里面也出现了这种抢购的风波。梁安若跟景庄看着家里一堆的盐,陷入了沉思。呃,为什么又是抢盐呢?咱不能换个东西吗?

“粮食咱自家就可以种了,地窖里可都是咱的粮食,后院那边的菜地,还有你大哥种的果子,家里还养着鸡鸭。这几年你们买回来的衣裳,也都够穿的了。衣食住行,你们算算不买盐买什么?”春花婶子扳着手指头在那里数,数到最后拍一下大腿,“哟,还有肉,我怎么把肉给忘了!”

荷花听到立马拦住婆婆说,“妈,往后天气热了,肉放不住,哎,正好有盐,要不咱们腌起来吧!”说着,她就打量上了堆在院子里的那一大袋子盐。“妈,大嫂,不,不用腌,我们给你们带回冰柜了,可以放在冰柜里面!”梁安若连忙出声制止,她跟景庄这次回来,就是把那些家电给拉回来,顺道把两家的电路都好好的修理一下。

没有冰箱,冰柜也成,电视机和洗衣机倒是有,就是那空调,张恒铭来消息说,自己没有抢到,所以就给家里安了大铁架子式的风扇。瞧那样子,就比以前家里的风扇看起来霸气。

景庄在家里人还没有说出话之前,就立马说道,“油盐酱醋那都是小件,现在得抢大件!”不怪他跟梁安若为什么会沉浸如此,自己兜里的钱要是不值钱了,那肯定换成东西呀!

1987年12月份,第一次土地拍卖在鹏城,直到今年的四月份,修正案通过,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梁安若跟景庄想的就是,买下城外工厂的那一片土地的使用权。钱不够,没关系,兜里现在还有美元呢,等大家想把手上的钱换成外汇进行保值的时候,就是他们两个出手的时候了。

随着慢慢放开副食品的零售价格,大中城市职工的补贴,从暗补改为明补,小县城里面涨了工钱的工人松了一口气,可是没涨的却急了。

“那猪肉的钱都涨了,我们的工资还不涨啊!不在家吃,吃食堂,你看看食堂给我们做的是什么饭!”扒拉了一下没有油水的菜,一个脾气比较火爆的工人摔了筷子,指着那餐盒里的饭菜。可能不让人上火呢,一天天都在厂子里干活,但是瞧着外面的那物价都感觉买不了什么东西,想省点钱在食堂吃吧,瞧瞧食堂这做的没有油水的东西。

旁边的人也觉得吃的饭菜没滋没味的,他们还比不上在外面给私人老板干活的那些工人,听说他们都涨了工钱呢,比不过也就比不过吧,反正那些人没有国家保障,以后什么看病呀养老呀,都没有人管。最让人气愤的就是厂子里那些去年来的大学生,说什么这是人才引进,引进了好久才来的。瞧瞧人家,现在每天吃的都是小灶,干的比他们少,而且挣得还比他们多。

一时之间大家都觉得都可以被气饱了,还有的人开始打量上前几年存款的主意。一个月也就挣这么些,但是物价却是一直在涨,最后肯定是要动一动原先存起来的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