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夏日摩天轮 > 第179章 买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人到中年,于我而言,越来越喜欢的事莫过于逛书店、买书了。

国庆假期的最后两天,闲得无事,就订了车票,和妻子去了儿子工作的城市。在小地方待久了也需要看看外面的世界,换换脑筋。其实,心里惦记的是想去逛逛儿子推荐的那家书城,圆我一个买书的心愿。

到达的当天晚上,我便迫不及待地要儿子带我去逛书城。城市的街道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灯光璀璨,亮如白昼,对我而言依然是一个喧嚣的尘世。车行在拥挤的市区约半个小时,拐过几个路口,在一座闪着霓虹灯的楼下停车。抬头仰望,“某某书城”的标志醒目而有艺术感。

“老爸,这书城大,你随便逛,随便买,等会儿来接你!”儿子送我到书城门口,知道我在里面要花些时间,便要我自己逛。

走进书城,宽敞明亮的大厅、精致纷繁的设施便惊艳了我的双眼。这哪里是什么书城,简直就是偌大的文化商场、书的超市!映入眼帘的一楼,一排一排圆形的卡座,卡座中间置物架上各种小图书,笔筒、水杯、书签等文化用品琳琅满目,目光扫过,应接不暇。大厅中央的旋转楼梯直通书城二楼,楼梯口一面硕大的玻璃板上那首诗《八百里秦川》,为书城增添了浓浓的文化韵味。我站在楼梯上,被书城的诗意所感染,凭栏而望,不禁随口吟诵:“我拥有一座城市,古老古朴的城市\/有比任何地方更辽阔的脉络\/我拥有的一个家园,世界大地的原点,最深厚的黄土地……”

沿旋转楼梯上到二楼,被称为书城的“重磅阅读区”。成排的书架、书柜、书橱列满了整个楼层,或堆放、或摆满了各类精美图书,整整齐齐,望不到头。各类书籍门类繁多,不计其数,文学类、社科类、哲学类、政法类、财经类,眼花缭乱。每一类别图书都分为多个展区,如不细心辨别,还真像走进了迷宫。书架、书橱前,不时有三三两两的人在细心寻找自己心爱的图书。在每个展区书架旁边的长排凳子上,坐满了正在津津有味读书的人们,手上捧着精美的图书,双腿上摞着几本,或神情专注,或默默沉思。椅子上,那戴着一副眼镜的老者,认真阅读着手中的书,透过镜片的眼睛深邃平静,许久未曾眨眼。凳子的一侧,端坐着一名八九岁着粉色连衣裙的小女孩,正手捧一本书,全神贯注,旁若无人,孜孜不倦。偌大的书城、琳琅满目的书籍,陶醉在书中的人们,整个书城安安静静,寂然无声,让人肃然起敬。

沿着提示牌的指示,我轻轻地走到文学类区域,生怕脚下发出一丁点儿皮鞋与地板碰撞的声音,惊扰了此刻的宁静。

此情此景,早年前逛书摊买书的过往忽而浮现。

20世纪80年代末,我在师范学校上学。学校外那条巷子的几家书摊,是我常常光顾的地方。每次走过书摊都要停下脚步,在书摊前驻足徘徊,细细阅览,那里摆放的各类书籍、刊物种类多、印刷美,每翻开一本散发着油墨芳香的书刊,总会爱不释手。对于从农村到城市上学的我们来说,那简直就是走向了外面的世界,一下子见到那么多的图书和报刊杂志,很是吸引人。那时生活条件尚不宽裕,尽管囊中羞涩,但时常节衣缩食也要买上两本喜爱的书。每次买书,付过书款后,店主会在书的扉页或封底右下角书款位置盖上菱形的戳“已售”,拿上新买的书,百般珍爱,不舍得让同学翻看。记得有一回,买书多花费了几元钱,当月生活费不够了,每到月底就得回家向父母伸手要,却被不理解的父亲逼问到半夜,钱花哪儿去了。那情景深深刻在脑海,至今都难忘。

参加工作以后,我被分配到山区学校教书,远离县城,逛书店、买书的机会自然就变少了。虽然工资尚低,收入微薄,但可以自由支配,每年都要通过邮局订阅几类文学类的杂志刊物,诗歌、小说等月刊一定不会错过。教课之余,在屋外树下,端一把椅子,沏一杯茶,捧一本书,享受读书的快乐和惬意。

两年前的一个冬天,在单位加班,晚上回家途中,经过每天走过的熟悉的巷道路口时,居然在路边出现了一个不大的书摊。书摊是用木板搭起的,长约六七米,上面整整齐齐的摆放了各类图书,名目繁多。书摊旁边坐着一位中年男子,许是没有顾客的缘故吧,自顾着收拾摊下的纸箱子。在被物欲、浮华、喧嚣包围的尘世一角,能见到书摊那真让人感觉新奇,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我不由自主地被这书摊吸引了过去,随手拿起一本《宋词鉴赏》,印刷精美,要付款时,男子用手指了指书摊尽头的牌子。我抬头望去,只见不大的牌子上工工整整的写着“精美图书,一十五元一斤”,旁边放着一个台式电子秤。世界真无奈,书也论斤卖?仿佛书从一开始就以结束的方式而来似的,许是我少见多怪吧,感觉到了菜市场。把书放在电子秤上,“一斤二两,一十八元!”我拿上书,借着路灯橘黄的柔光,悄悄离开,仿佛做了羞愧的事。

时代变迁,买书的渠道也发生了变化。小县城,商业商铺、消费经营的多,而卖书的实体书店却少了。商场、超市、服装店、餐饮店随处可见,而书店、报刊杂志店却少之又少,寥寥无几。那些学校附近的书店,大多以学生教材辅导、考试题库、畅销资料等为主,若想找一本心仪的杂志或报刊,只能网上购买。

喜欢书,但没收藏几本书。工作调动两次,搬家两次,那些书刊悉数遗失。二十多年前工作转行,因为路途偏远,交通不便,行李携带诸多不便,不得不将一些书籍送人。十年前搬家,从老房子搬到现在的居所。我因工作外出,妻子和妹妹在老房子收拾东西时,将我那些心爱的书籍、刊物装了两大纸箱子卖给了收废品的小贩,每斤两毛,差点气晕我。后来想想,也许那些书籍去了该去的去处,也就释然了。这两年,又喜欢上了买书,大多通过网上购买,在小小的书房贴了提示:我的书房我做主!

“爸,选好了吧?”儿子不知什么时间找来了,凑到我耳边小声嬉笑着说。“多买几本喜欢的,钱算我的!”这小子见我犹豫不决,竟将我怀里挑选的书全部装入了书袋,拿去付款。

走出书城,提着沉甸甸的书,心里从未有过的满足和欢喜,就像丰收的农人,扛着满袋的粮食。

今天唐小纶一个人在电影院里看《流浪地球》观后感

“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从《流浪地球》到《流浪地球2》,在我看来,这一系列影片的成功,不仅仅是选材的成功、拍摄技法的成功,更是传统人文精神内核与现代商业完美结合的成功,这一成功的背后是趋于文化认同的人文精神的体现。

这是一种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的体现。从“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到“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国传统文化中带有的这种强烈忧患意识使得中华文明延续五千年从未中断。影片中讲述的是2075年太阳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既是选择,更是人类的本能。

这是一种天下一家的大国情怀的体现。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向全球宣示了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未来的愿景,充分彰显了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大国担当。正如影片中我们在逃亡时,不搞封闭“小圈子”一枝独秀,而是联合世界共同拯救世界,选择带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一起流浪,这是属于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独有浪漫,有着深厚而朴素的情感共鸣。

这是一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的体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姿态,不仅体现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者身上,也体现在“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两弹一星”研制者身上。影片的最后,吴京扮演的刘培强中校驾驶飞船,冲进离子束引爆木星,地球从而摆脱了木星引力,慢慢驶向外太空……我想,正是由于有很多像刘培强一样的人,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拼搏坚持、前仆后继,才有了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

影片毕竟是科幻片,但有理由坚信,无论历经多少沧海桑田的岁月变迁,面对大灾大难的侵袭,面对惊涛骇浪的国际形势考验,伟大的中华民族始终会站在正义的一边、和平的一边、希望的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