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武侠修真 > 逍遥仗剑行 > 第135章 宫闱家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京州伟地,太安城中,金銮之内,深宫之处。

在这宫殿层叠的禁宫深处,留有一片争奇斗艳的花园,给这尊贵崇高的皇庭增添了几分生气。称不上世间华贵,也算得上盎然有色。细看之下,还有不少不合时节的花卉珍草,在独自美丽。

只是这花园虽好,却少人烟,即使没有高墙遮挡,却也少有人越此而行。偶尔有宦官仕女路过,宁可绕远路,也不愿入了这园圃。生气是有了,却少了些人气。

所幸,这花园的美也不是没有人能够欣赏,在那群芳艳翠中,有着一个雍容大气的女子,在不紧不慢地修整枝条。正中的亭中,还有四人在品茗交谈。更有一个女孩,像只百灵鸟一般,在花园中嬉笑逐蝶。

为首的是一个中年男子,正泰然自若地坐在亭中,看似在欣赏花园,视线却未曾离开妻子半分。能在这深宫之处如此泰然,他的身份早已昭然若揭——乾朝靖安皇帝,杨詹睿。那正在修剪枝条的,自然就是大乾国母、当朝皇后,崔姮华。

只见杨詹睿的两鬓已斑白,脸颊上染着病态的红晕,但他的神态却是顶好,一边看着妻子,一边饶有兴趣地说道:“自永安六煞之乱以来,至此已经五朝,逾时大概有那一百五十余年了吧?”

“历太上皇天禄朝三十四年的修养生息,调理民生到我靖安朝三十年,九州安定,可称得上一句国泰民安……”

看似他在说着这些无关紧要的话,但他的三个皇子却是一字不敢漏听,生怕错失一些关键信息。正当以为父皇要问一些有关国政、民生的问题时,不曾想他突然画风一转,饶有兴趣地问道:

“民间有传言:‘乾四代,得五帅’,来概括五位功勋卓越的将领。要我说这话其实不对,自建武到靖安,我大乾确有良将数千,名帅数百。但真正的名将,却是在建武、嘉禾两朝动乱之时发迹的,与太上皇之天禄、朕之靖安无关。”

“那你们说说,如果未来九州内乱,谁才担得起那平定的肱股?”

父皇这是在考验我们任用将领、识人用人的能力吗?

或许是这至高无上的大乾皇帝的话锋转得太快,三个皇子都没有立刻回答。皇帝也不着急,品了一口已经温吞的茶水,指着左边的长子问道:“承乾,你是老大,你起个头,说说看你会任用哪位将领。”

杨承乾立刻躬身,恭敬地答道:“儿臣会选择御北侯,叶离笑为帅。”

杨詹睿对这个答案并不意外,仍是一副笑呵呵的样子:“这是家宴,不用那么拘谨。说说看,理由是什么?”

“是。”杨承乾非但没有放松,反而更加拘谨,几乎就要跪下像臣子一般进行阐述。

“北地三侯,唯有御北世代传承,其久远程度,远非我杨氏可比,当评得上一句真正的将相世家。御北叶家,忠心九州,世人皆知,若九州有乱,定当不会袖手旁观。”

“叶离笑更是将门虎子,文可安北,武可驱魔。清缴六煞余孽之时,更是扼守北地门户,配合大军完成围剿,当算得上一句名帅。”

杨詹睿点了点头,并没有做出评价,而是看向三皇子杨德坤,问道:“坤儿,你怎么看?”

相比杨承乾,杨承坤更是恭敬,直接半跪在地上,低着头答道:“儿臣会选平西侯、神武将军张义朝。”

直到他的父皇用眼神示意他继续说下去,他才说出了自己的理由:“父皇所说四代五帅,那张义朝便是其中之一。张将军自建武朝发迹,以残军自梁州沦陷之地突围,里应外合,助九州大军收复失地。不难看出张将军领兵之能。”

“往后两朝,有张将军驻守西境国线,西域诸国不敢犯,森罗群妖不敢扰,当称得上一句九州柱石。”

杨詹睿依旧没有评价,唤了一声平身,便看向了四皇子,“承安,你觉得呢?”

和他的两个哥哥相比,杨承安要年幼不少,约莫十七八岁的样子,但时不时从眼中流露的狡黠的光,可以推断出定然是个聪慧过人的骄子。

“儿臣中意于拒北名将,今东海督尉,嘉禾十将之一的韩虎臣。”

这个回答显然有些出乎皇帝的意料,手中茶盏荡起涟漪,昭示着那一瞬间的震惊。但很快,他又平复了过来,饶有兴趣地问道:“哦?这倒是个特立独行的选择,理由呢?”

杨承安有着其他两个哥哥没有的自在,他就这么坐在椅子上,信手拈来地分析道:“父皇的前提是九州内乱,却没有说内乱到什么程度。儿臣斗胆,将条件设置到了八王皆反,京州孤立。在这样内外交加的情况下,再进行选择。”

杨詹睿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可这胆大包天的四皇子,却是看向了他的大哥。

“叶离笑确实是一方良将,但北地之事错综复杂,更有穷荒邪魔虎视眈眈,御北作为最核心的节点,断然不可失去主将。调走叶离笑回九州平反,无异于饮鸩止渴,断臂喂虎。北方门户大开,于九州而言就是一场浩劫。”

“更何况人皇也有祖训:‘凡九州之人,上至天子公卿,下至黎民庶人,不可对御北侯不利。’先不说朝廷唤不唤得动那御北侯,就算能找来,恐怕也不能指望。”

杨承乾没有生气,虚心问道:“哦?四弟何出此言?”

“大哥不妨想想,叶家万世侯爵,虽然满门忠烈,但只要人皇祖训还在,他们的地位就不会动摇。就算叶家心系九州,但说到底这九州政权的更替常有,又有几个王朝会找叶家帮助呢?”

“可以说叶家就是我九州的门神,无论家里乱成什么样,叶家的职责都只有震慑门外那些觊觎九州这座房子的宵小。”

杨承乾仔细回忆了一番,发现确是如此,当即恍然大悟,对杨承安笑着称赞道:“四弟,这以史为鉴,大哥还要向你多学学啊!”

“大哥谬赞了。”杨承安嘻嘻一笑,又看向杨承坤,锐评道:“至于神武将军张义朝,无论是领兵打仗还是军队管理都没什么好说的,确实是一个好的人选。”

听闻这话,杨承坤悬着的心落下了一些,不由得长舒一口气,不曾想他又说道:“可惜,年纪太大了,若义朝将军再年轻个二三十岁,那平复之事非他莫属,但如今义朝将军已一百余岁了,再让他上战场不是折腾人?”

杨承安双手一摊,无奈地看向了自己的三哥。杨承坤的脸瞬间变得红一块白一块的,刚想辩解什么,却是有话说不出。反复吞咽数次,终于是将喉头的话咽了下去,挤出了一个笑容:“多谢四弟指点迷津,三哥受教了!”

“嘿嘿!”杨承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一回头就看见父皇同样笑眯眯地盯着自己,这才意识到有些失态了,赶忙摆正了姿态,正襟危坐道:

“结合重重可能性,要找到一个忠于大乾,又要有能力平复九州,还正春秋鼎盛的人,再加上假设的前提,最终选择了韩虎臣韩将军……”

杨承安突然不讲了,有些不安地看着父皇,直到他露出一个和蔼的微笑,他才继续讲下去:

“首先,韩虎臣能力毋庸置疑。虽然没有经历六煞,但他是平六煞发迹的,当年那么多将领参与围剿邪教徒,也就寥寥几个打出了名堂,韩虎臣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说对于平乱一事本就得心应手。”

“其次,韩将军有修为在身,元婴的修为又不至于太高而无法干涉俗世,他正值壮年。这几年镇守东海,手下士卒也未懈怠,将东海城打造得如同铁桶一般滴水不漏,足以证明其统兵与领导能力。”

“最最关键的是,韩虎臣够狠!”说出这句话时,杨承安眼里爆射出一阵精光,一种完全不符合这个年龄的狠厉浮现在脸上。

杨詹睿什么也没有多说,饶有兴趣地问道:“哦?何以见得?”

“嘉禾十将,多数以平反驱邪扬名。同为十将,如今的交趾太守高万里,还有江夏太守王训之,都只杀邪徒,不杀蛊民,因而落得个好名声。可唯有韩虎臣除外。”

“据儿臣所知,自韩虎臣受诏领三万出拒北以来,不收降,不劝降,一路南下,以战养战。对待受蛊惑、入邪教的百姓,都是就地屠杀,毫不留情。东部战线剿邪十二万,韩虎臣一支就杀了六万不止,凶名赫赫。”

“照你的意思,这韩虎臣应是凶将才对,为什么你还会选择他作为平反之将呢?”

“儿臣以为国家陷入内乱之时,最重要的不是先忙于平反,而是稳定政权,集中力量后再统一筹谋。国家内乱,必定大小山头林立,各地称王,最先要做的应是先保大乾稳定。只有后方稳固,才能补给、指挥前线平乱。而这,需要时间。”

杨承安似乎在自言自语,只见他站起身来,自问自答道:“那么如何争取时间?要威慑四方!使他们不敢轻易向大乾动手。那么韩虎臣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拒北出身的韩虎臣有领兵有方,治兵严苛,刚正不阿,他治下军队虽然只有三万,但有足够的战斗力,这是其一。其二,韩虎臣狠,其凶名在外,叛军定然不敢和他直接对抗,一旦叛军心生懈怠,就能争取到时间。”

“只要韩虎臣能够将京州一圈平定下来,大乾就有能力有时间组织反击,到时候针对平判之事方可徐图之。”

“与之相比,张义朝为人仁慈,定然不愿手足相残;叶离笑世代驻北,也不会参与九州内乱;高万里心怀野心,不会安心保后方安危;王训之忠诚赤胆,但凶名不足,难以威慑四方。”

“唯有韩虎臣,他的眼里只有自己的军队、只有拒北的安危,他没有野心,又凶名在外,无疑是我认为的最好的选择!”

杨承安一番话落,亭中寂静,可闻涟漪。这四皇子年龄心思不仅缜密,而且还新奇。先稳后再平前的设想让在座的几人都是耳目一新,那乱世用凶臣的举措也不可不谓大胆。很难相信,这是出自一个十八岁少年之口。

直到一枝枝条落地,带起几只蝴蝶扑闪,亭中才响起第一道声音。杨承乾一边鼓掌,一边叫好,满目皆是敬佩之色。

“说得好!四弟不愧是少年英才!一番言论让大哥受益匪浅!这乱世用将之法度,当称得上是标新立异!好!好!好!”

杨承乾连续三个“好”字,唤醒了同样呆愣的杨承坤,他也附和着,大声叫好。可谁也没有发现,那深藏在眼眸下的一丝忌惮与不安。

杨承安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随后有些期待地看向自己的父皇。回报他的,是杨詹睿和煦的微笑。

“安儿说得很好,分析得也算头头是道。但朕要告诉你,韩虎臣不可用!”

“啊!?为什么?”

这个回答让原本有些骄傲的杨承安瞬间呆住了,一脸不解的看着他,眼中的不服气都快溢出来了。

杨詹睿只是笑笑,轻描淡写道:“他是没有野心,但他睚眦必报,难以重用。更何况他心中有恨。”

“恨?恨什么?”

“哈哈!这个问题就交给你们自己去查吧!史书也好、典籍也罢,谁先查出来,朕就……”

“就什么?”

原本正在花园中扑蝶的女孩,突然从一旁钻了出来,扑到了杨詹睿的怀里,撒娇般拉着他的衣袖,问道:“父皇,孩儿托你找的那个大姐姐,有没有下落了啊?都快半个月了!心焦死人了!”

“霓裳乖!”杨詹睿刮了一下她的鼻子,笑着摸了摸她的脑袋:“已经差人去了!她是你的救命恩人,父皇一定会帮你找到她的。”

“真的?谢谢父皇!”说着,这赐号霓裳的大乾六公主杨羽璇,眨巴着大眼睛,开心地用脑袋直蹭他的胸膛,一点也没发现那华贵的发饰都快捅到她父皇的眼睛上了。

“六妹!小心些!”

杨承乾刚想出口训斥提醒,就被他抬手打断,“无妨,随她去吧。”

“是!”

杨詹睿突然灵光一闪,将杨羽璇抱起坐在自己的腿上,然后对着几个儿子说道:“谁先查出韩虎臣有恨的原因,我就允许霓裳陪他玩个一整天,怎么样?”

“耶!”一听到又能玩了,杨羽璇比谁都开心,兴奋地盯着自己三个哥哥,笑着说道:“那咱们说好了,到时候去哪里玩必须听我的!”

“好好好。”

三个皇子不约而同地苦笑一声,对待这个妹妹,他们和父皇一样都是很宠溺的。不如说他们兄弟姐妹六个,谁不宠着这最小的幺妹呢?

“好了,时间不早了,传膳吧,今天就在这御花园里吃一顿吧。对了,把骊珠和宁儿也一起叫来吧,难得一起吃个饭。”

“诺。”身后大宦官应了一声,不紧不慢地离开了御花园,吩咐了一早在外等候的几个宦官和宫女,又回到了皇帝身边。

趁着开宴还需要些时间,杨詹睿轻手轻脚地摸到了崔姮华身后,趁其不备悄悄,宽大的手掌搂上了她纤细的腰肢,惹得她脸上一阵羞红,手中的金剪也落到了地上。

感受着腰间传来的温度,崔姮华娇嗔道:“陛下,孩子们都还在看着呢!”

“随他们去呗。反正都是老夫老妻了。”说着,便将脑袋靠在了梓潼的肩膀上,感受着她身上那若有若无的花香。

一旁待在亭子里的四人,很识趣地将目光移向了其他方向,不去打扰这对夫妇的美好时光。

正值盛夏,阳光不算强烈,温和的光散在这片花园,静静注视着这温馨的一幕。

一幕名叫天伦之乐的难得剧场。